艺术家 艾未未 (c)雅昌艺术网 周雪松
艾未未个展忽然于北京遍地开花了。其同名个展“艾未未”作为艾未未自1993年回国以来第一次举办的真正意义上的个展,当头炮打得很响,2015年6月6日下午2点,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和常青画廊的大门一敞开,“艾粉们"和好奇人士便鱼贯而入。谁能想到有一天,“艾未未”这三个字可以如此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中国北京?然而正像艾未未所说的,“春天花要开,冬天雪要下”,时候到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这个在西方人眼中最出色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回到家门口举办自己的首次真正意义上的个展之时,指望他“不折腾”是不可能的。这次艾未未将婺源晓起的一座古建筑“汪家祠”整个地搬到了展览现场。建筑穿过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和常青画廊的墙壁,在两个画廊的主展厅中被重新搭建了起来。中国古建筑无地基的木质建筑结构,让这样的行为成为了可能。
汪家祠在常青画廊中重新被搭建 (c)常青画廊
这座“汪家祠”已有400多年历史,由汪氏为祭拜汪氏始祖“越国公”汪华而修建,作为汪氏家族祭祀、庆典和商议重大事宜的地方。上世纪50年代起汪氏一族成为土改的对象,汪家祠被充公,在文革中被破坏。由于长久无人修缮,这栋建筑和汪氏一族一样渐渐衰败,现只保留了中堂。随着近几年古建筑收藏热在中国渐渐兴起,汪家祠被浙江东阳古建筑商朱财昌买入、修复,而后艾未未为此次展览从朱财昌处买下了这幢古建。虽然在展览策展人崔灿灿看来,展览的意义指向已经和“汪家祠”的过去的事实无关了,然而它的历史总还是难免让人联想起艾未未的父辈、祖辈相似的历史记忆。“我们祖先的记忆会在我们的基因中留下痕迹,它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力,会很自然地被唤起。同时人类文明本身就像一条河,无论今天遇到的是什么样,这条河是经过了很远的一条路流过来的,任何人都会回想过它曾经经历过什么,因为我们都不是来自今天的。”艾未未说。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展览“艾”
汪家祠穿越了两个画廊间隔的墙壁,在两个画廊空间分别呈现了展览“艾”和“未未”。然而无论是中国本土的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还是来自意大利的常青画廊,在两个画廊的任意一个展厅里,观众都无法同时看到汪家祠的全貌。但每个展厅中,都有隔壁展览的视频影像同时展出。这像极了我们这个现实的世界,无论你身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无法清晰地看到这个世界的全貌。在东西方之间游走了二十多年,也许这正是艾未未的亲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