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职业女性联谊会独创的“文创馨生活”市集在思南公馆举办,受到当地游客的欢迎
大公网11月12日讯(记者张帆)提及台湾夜市,大家肯定首先会联想到以餐饮业为主的各类小商贩、地摊。作为台湾草根文化的荟萃地,“夜市”集聚了各类美食、手工小商品,成为台湾文化的缩影。然而,近年来,随着夜市文化的深入人心,无论是业主还是台湾产业界,也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谋求转型。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结合当前两岸都掀起的创新创业热潮,把更多文创元素融入夜市。近日,由台湾女性团体1881俱乐部创办的“文创馨生活”市集活动再度登陆沪上。进一步将高雅艺术与草根夜市连接起来。
市集一角,展现多元的台湾文创
和寻常人们设想的夜市都设在市场、布满地摊、充斥着油烟味的喧嚣不同,“文创馨生活”把市集摆到了高大上的思南公馆,在其中包下一桩老洋房。此前,这个场所是沪上专门举办文学沙龙和读书会的高雅之地。策展人、艺术家林杨告诉记者,“文创馨生活”旨在融合艺术+创意+夜市文化三大元素,不仅颠覆市集的印象同时还展现出新一代的创意构想。选择这样的场地,就是要摒弃人们对夜市的传统观念,让大家感受到这里不是在叫卖吃食,更多的是在行销文化。这一创意市集去年在田子坊举办过,非常受欢迎,也给了主办方动力继续策划下一次,展览面积也从去年的一小层楼扩展到现在的整栋洋房。且整个市集除了有文创产品的展示、有美食的推广,更邀请了多位文创知名人士,如北京“水立方”总设计师赵晓钧、台湾着名艺术家王侠军等开办讲座分享他们的文创金点。
布袋戏偶雕塑与软雕塑的时空对话,游客可以现场学习陶艺制作
走进“夜市”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主办方特别策划的文化展览——“当代雕塑遇上传统戏偶”。林杨告诉记者,两旁的展示正好代表了台湾不同年代的文化。左手边是台湾雕塑家萧任能的布袋戏偶收藏,右边是年轻雕塑家常德庆的软雕塑。布袋戏是台湾市集和夜市中脍炙人口的文化项目,承载着几代台湾人的童年记忆,现在把布袋戏偶用雕塑的形式展示,既是对夜市的怀旧也是对台湾文化的展示。相对布袋戏偶的具象而言,常德庆的软雕塑更加抽象和现代。分布在展厅两侧的两种风格仿如一场时空对话,而穿过他们,能够进入市集的主场地——通过衣、食、住、行、趣味玩乐+动动手、创意联想六个部分,50多个散布各处的摊位全面展示台湾的创新创意。这里有大师级手工木艺、时尚瓷器茶具、生活中的创意小物及特色饰品、夜市游戏,林林总总的各处摊位散发着浓郁的宝岛风情。而为了加强市集文创特质,主办方还邀请了台湾知名插画艺术创作者邹骏升、人文风格女画家陈艾妮等六位台湾文创界知名人士在市集上分享各自文创“金点”。一到晚上,更有台湾歌手带来的演出和艺术家们拍摄的微电影。
“水立方”总设计师赵晓钧讲解文创金点
1881台湾职业女性联谊会会长杨妍蓁表示,台湾夜市在两岸间颇具知名度,从夜市可以看到台湾民众食衣住行的缩影,传统的夜市在当代艺术中得到了新诠释,在市集中更加凸显台湾文化,融合文创艺术,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台湾文创产业和台湾的文化。有了一两次的成功经验后,这样的市集今后还会定期举办。策展人林杨还指出,市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亲民,无论是对摊主还是对消费者,入市门槛都相对较低,而文创业者有的是创意,缺的是资金和行销渠道,因此,举办这个市集也是为台湾文创业者搭建了桥梁和平台。如今两岸文创人士都有创新创业的意愿,把这样的文创市集放到上海这样的国际都市,也有助于台湾创意人士更好融入大陆,走向国际。
链接:关于1881
1881台湾职业女性联谊会成立于上海,今年已进入第13个年头。1881,指的是18岁到81岁的台湾职业妇女。如今,这个联谊会有会员300多人,为在上海的台湾职业女性们提供一个分享生活经验、交流工作、陪伴心灵成长,兼具知性感性的互动交流平台。除了每个月定期举办的研习交流活动,邀请不同领域的专业精英人士演讲外,并在每年岁末举办慈善圣诞嘉年华,将所有盈余捐助弱势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