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南亚艺术共同体的再出发 第三届昆明美术双年展开展

  中国文联副主席丹增(右四)、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金(右五)等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大公网记者和向红/摄

  大公网11月20日讯(记者和向红)第三届昆明美术双年展今天举行开幕式,本届双年展邀请了中国云南和东南亚、南亚19个国家的80位艺术家参与,并由“河流之上”为主题的主题展和两个平行展组成。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长、主编尚辉评价此届昆明美术双年展走进了国际艺术双年展的视野。展览聚焦于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之间艺术当代性的探索,实质上正是将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当作一个密不可分的艺术共同体而进行的一次再出发。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尚辉评价此届昆明美术双年展走进了国际艺术双年展的视野。大公网记者和向红/摄

  本次双年展邀请了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11国艺术家,以及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马尔代夫8个南亚国家艺术家,与云南省部分优秀中青年艺术家一起展出,这也是云南主办机构合力打造国际艺术交流平台的尝试。

  此次双年展引进了国际策展人制。左三为策展人、泰国东方大学艺术与哲学博士生与研究生委员会主席SUCHAT THAOTHONG.大公网记者和向红/摄

  此届昆明双年展在展示架上艺术的同时,还包括了影像、装置、观念等新媒体艺术的类别,使展览呈现当代视觉文化跨界与延展并举的先锋性特质,较为真实地呈现了行进中的东南亚、南亚这个世界第六大经济区的艺术当代性样态。

  印度艺术家展览作品《模糊的困扰》。大公网记者和向红/摄

  澜沧江-湄公河等大江大河形成了独特的亚洲河流文明,流域文化的非整合性、交融性构成东南亚流域文化的典型特征。“河流之上”既是地理学上的河流上游的生态景观,更从河流的地缘文化中折射出了全球化的影响。展览特邀批评家、香港资深的行为策展人林汉坚称,我们同意艺术与政治杂志的说法,“东南亚的世界主义历史、高度融合的文化及宗教政策、社会制度、交融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都预示着一个全球的、包容的未来”。如果将东南亚与被同步化的香港联系起来,其吸引力将会更加强大。林汉坚预言,昆明可以是未来重建东南亚当代艺术和文化的首创城市。

责任编辑:季冰 DN012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