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画派画作品在豫展示水墨徽韵

  大公网11月22日讯(记者冯雷)在中国绘画史上,新安画派以清淡简练的笔墨、明快秀丽的构画和清高悲壮的气质,在当今画坛中独树一帜。主题为“水墨徽韵”的新安画派画展正在河南郑州博物馆举行,共展出新安画派山水画作品近60件共90幅画面,让观众徜徉于艺术的海洋,亦感受新安画派画家们的笔名情操和独特的艺术语言。

江士相《富春归櫂图》手卷(局部),清代  记者冯雷 摄

  中国古代山水画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沃土中,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趣。以笔墨为媒介,以山水为表达,既是造化的写照、画家心声的抒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徽州地区一个重要画家流派。他们师法宋元绘画传统,融合诸家画法,以文人笔墨刻画家乡山水,并兼容己法、以己法化传统,创造出画家独特风格。画作格调高古,笔墨清新润狼,多见明山净水、江南春色。意境深远,令人向往。新安画家兼具诗文修养,往往于画中题诗书法,融诗书画为一体。新安画派自明末而清初,自萌芽而余韵,画作多表达遗民身份的故国情怀,也有表达文人书斋生活的悠然自适。

  是次画展由河南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和郑州博物馆联合主办,展出60件作品,其中包括程嘉燧、李永昌、渐江、査士标、戴本孝等大师作品,既代表新安画派最重要的绘画特色,也是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郑旼《黄山四景图》四条屏,清代  记者冯雷 摄

  明代中叶以来,伴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经济的繁荣兴盛,徽州地区文化,尤其是绘画事业也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至明末,以程嘉燧、李永昌等为首的一批文人画家,上溯宋元绘画传统,取法古代绘画大师,崇尚简淡自然的绘画风格,创作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山水画艺术,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他们多以新安地区为活动中心,书画交游、师徒授受,形成一个全新的艺术群体,为后来新安画派的出现于发展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明清易代,徽州地区的画家纷纷选择以笔墨状写故国山河的创作之路。以渐江、査士标、孙逸、江之瑞、戴本孝、郑旼、程邃等移民画家为骨干,逐渐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庞大画家群——新安画派。他们善用笔墨,以家乡山水为造化,以线条为表现媒介,以荒淡孤寂为性情表达,从而创作出一幅幅惊世巨构。

  随着清王朝统治的逐渐稳定、社会生产的回复与发展,新安画派的创作思想也逐渐向新的笔墨领域转向和拓展。第二、三代新安画家,如谢绍烈、方士庶、江士相等,开始走向困惑低迷的创作困境,积极借鉴和吸收不同画派技法,一改冷寂孤傲的画面风格,创造出丰富生动的山水画作。他们笔下的自然山川为之焕然一新,为画派的生存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是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26日。


扫一扫,关注大公网《晨读香江》公众号

责任编辑:胡明明 DN009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