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书画 > 评论 > 热点 > 正文

热闻

  • 图片

时代肖像——记载中国当代艺术发展30年(图)

2013年8月17日(99艺术网上海站 周瑾)下午3点,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办的“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大型展览正式开幕。雕塑与装置类作品中,谷文达、隋建国、张洹、岳敏君、杨剑平、向京、姜杰、刘建华、李占洋等艺术家的精彩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参展作品

 部分参展作品

    2013年8月17日(99艺术网上海站 周瑾)下午3点,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主办的“时代肖像——当代艺术30年”大型展览正式开幕。此次展览以肖像为主线索,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

  展览主题鲜明 架构清晰

  本次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旭担任策展人,展览分主题展和特别项目两大部分,主题展由5个分支单元构成,分别是“具体的人”、“内心世界”、“身体语言”、“社会形象”和“未来生存”;3个特别项目为“大芬肖像”、“30年小事记”和“艺文中国”,主题展参展艺术家为117人(组),作品数量在300件(组)左右。通过对30年来中国人肖像的集中展示,给观众看到个体和群体关系的变化,更可以引发对人的身心状态、生存境遇和未来前途的关注。另一方面,从参展艺术家的年龄来看,落差几乎达到50岁;从作品的创作年代来看,跨度早已超过30年。严格地说,这个展览并不是中国当代肖像艺术的编年史,而是一个按照特定学术内容策划,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度身打造的主题性视觉艺术展示活动。

  何以“肖像”作为展览主题?策展人李旭表示:“在筹备展览之前我们开过一个研讨会,在制定展览主题上,我首先想到的要是写实的,其次不能太宽泛。最终落实到肖像上,是因为肖像也是体现人的一种方式。这个展览归根究底就是关于人,关心人,关切人的状况、变化、精神面貌的发展,以人为轴心展开的讨论。

  策展过程 挑战重重

  面对如此大规模且作品数量繁多的展览,对于一家刚创办的机构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由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自身尚未建立藏品,策展团队为此遍访大江南北,在诸多机构、艺术家和收藏家的鼎力支持下,先后克服了时间、预算以及一系列难以预期的技术问题,让尽可能多的代表作最终出现在展览现场。另一方面,展览的搭建工程非常复杂,既要体现展览的整体概念,又要处理好作品单元的完整性和作品间的呼应关系,难度不言而喻。

  对于如此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展览新闻发布会上,策展人李旭为此做出了解释:“这次的展览与以往所举办的那些大型回顾展完全不同,当然面对的问题也就非常多。因为我们已经明确了展览的主题并且我希望展览本身可以抓住大众的眼球,同时还要把这30年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因此展览的整体结构设计相当具有挑战性。但这些挑战,在今天之前都克服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责任编辑:一墨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