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国艺术家的作品出炉,2015中国(北京)国际木火节迎来了活动的高潮。70多名艺术家怀着期待的心情掀开了出窑的面纱。
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70位陶瓷艺术家汇聚在这一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园区,就陶瓷艺术的时代价值、传统文化的世界表达等议题进行热烈讨论。
11月14日,2015中国(北京)国际木火节举行入窑仪式,艺术家们通过上香环节,表达对陶瓷烧制成品率高的期望。
余乐恩在采访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只要他热爱、只要他肯动手。而陶瓷是一种美好的材料,一种很好的情感载体,人人都可以用,它伴随着全人类的成长。
卡塔琳娜·博星,来自德国汉堡。汉堡是一座与河、海相通的城市,因此卡塔琳娜的创作多与河海相关。捕鱼是汉堡女人经常从事的活动,所以在她创作的作品中,捕鱼是一大主要主题。从2000年起,她一直致力于发展陶瓷产业结构化。她把亚光用在手工瓷器上,并把她延伸到黏土上,把作品做到极致。
罗兰多•焦万尼尼来自意大利,其曾被授予功勋骑士勋章,现为意大利维罗纳艺术学院的教授。他感叹于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历史,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地中海地区,都因为古代丝绸之路而深受中国陶瓷工艺影响。谈及陶瓷最重要的是什么,焦万尼尼认为,在早期要全面的学习各种技术知识,但一旦成为艺术家,则要逐渐固定自己的创作风格。
茱莉亚·瑞皮娜1993年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应用艺术学院,从1996年起她参加了世界各地举办的研讨会,展览,陶艺交流和木火节。
姜晓燕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系广告学专业,后在中央美院雕塑系进修。2010在北京建立自己的陶瓷工作室,她认为陶瓷是艺术家作为艺术表现的语言。
金永洙1999年毕业于圆光大学 陶瓷艺术学 硕士;2001年毕业于韩国国民大学设计专业硕士;2005年2月—2006年1月任中国景德镇陶瓷学院招聘教授。